潮人南遷,帶來信仰。
古晉有五個超過百年的公會,即廣惠肇公會、潮州公會、福建公會、瓊州公會、嘉應五屬同鄉會。這些公會的成立與近代社團的成立大不相同,因為現在有社團註冊法令,要成立一個團體必須先行註冊,一旦獲准,才能成立。早期並無社團註冊法令,鄉屬團體未受嚴格管制,究竟何時成立?因缺乏文獻可查,很難確定。早期會館也多以「公司」命名,其主要功能只是為了拜神、掃墓和照顧同屬養生送死大事。
要知道古晉潮州公會的來歷,就必須先從潮屬人士何時來砂拉越談起,雖無文獻可考,但最保守的推斷,在1841年布魯克拉者皇朝在砂拉越立國的前後,已有眾多中國人因祖國天災人禍所迫,從南部廣東、福建移民砂拉越。
人口增加,創建廟宇
華人的家鄉觀念極為濃厚,遠離家鄉的人對於親戚與鄉親,總有一種情感上或道義上的牽絆與吸引。所謂「自己人」先聚集起來,因此,潮籍人士來到砂拉越的人數也日漸增多。
隨着人口的增加,廟宇的創建也就應運而生。據說,在早期潮州人創建的「祖伯宮」即設於現今的海唇街(確切創建時間已無從考證),廟宇相當簡陋,且曾毀於大火。根據記載,古晉曾於1844年1月20日及1884年1月20日發生過大火災,如果「祖伯宮」是在第一次大火前建成,則可見當時古晉已有許多潮籍居民了。
根據海唇街廟宇的建碑記載,現時這座廟是在清同治二年癸亥歲(1863年冬節)破土動工建造的,而於1884年毀於古晉第二次大火,三年後光緒十三年(1887年)潮州人集資重新修建,於光緒十五年竣工。
祭神組織 本會雛形
立廟崇祀
祭神明,自應捐獻,供神演戲,更屬難事,這些工作必須有組織進行辦理。
碑記上所說的「義安郡值事」就是值年執事,也就是古晉潮州公會的雛形。
上帝廟碑記可算是古晉潮屬現存的最早文件,古晉潮州公會就是根據碑記上所記載的立廟日期來定為創會的開始。
當初的祭神組織是由潮籍商人聚居的三個街道分別組織公司輪流負責的。即現在海唇街西段,潮人稱「順豐街」,組「順豐公司」;亞答街潮人稱「木屐街」,組「木屐公司」;甘密街潮人稱「長興街」,組「長興公司」。
當時的順豐街較多富商大賈,所以順豐公司募捐輕而易舉,久而久之,有餘資置產業、辦公益,而其他兩公司相形見絀,日久瓦解,剩下順豐公司獨當一面,主持上帝廟一切事務。至此,順豐公司便成為早期潮州人的主要組織了。
順豐公司 獨當一面
初時,順豐公司尚無正式會所,每年選舉執事人員皆在上帝廟前廂舉行,而開會討論事務則多在「總理」的店中集會居多。
直到1914年,砂拉越政府頒布社團法令,順豐公司正式註冊,成為代表潮籍人士的公共機構。
民國初元,海內外提倡教育,各地華人興學運動風起雲湧,古晉潮籍人士在這股潮流影響下,於1916年創辦民德學校。由於辦學經費不足,學校當事人便請求順豐公司支援,自1920年起,民德學校完全由順豐公司辦理,並購置了漢陽街兩間店屋作校舍。自此,順豐公司的工作性質由單純的辦理神事,進而照顧同屬的慈善福利,再拓展到教育方面,並使教育成為後來工作的重心。
1921年,潮籍人士認為順豐公司的組織條件若要在各方面代表全體潮州人,似乎力量不足,名義不全,因此在順豐公司之外,又組織了「潮僑公所」,所址設在海唇街一號,也就是順豐公司的店屋中。
1933年,順豐公司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為適應時代之需要,改稱「潮僑公會」。1937年為配合各地潮籍同鄉組織劃一名稱,「潮僑公會」再改名為「潮州公會」。
綜上所述,可知古晉潮州公會是從上帝廟一個祭神組織的建立和發展,逐步改變而來,換句話說,上帝廟是古晉潮州公會誕生的搖籃,也是潮人精神團結的發祥地。
原有的「潮僑公所」在1933年同時改名為「潮僑俱樂部」,以免混淆。而「潮僑俱樂部」則一直延用此名稱至今,並在此漫長歲月中,歷屆主要職員,與潮州公會的執委職位幾乎相同,會所亦長久依附潮州公會,永不分離。雖說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社團組織,但從淵源和本質來看,它與潮州公會正是一對孿生兄弟,而且形影不離,難分彼此,因此任何榮辱得失都息息相關。
潮人先驅 劉氏建發
古晉潮州公會的行政組織,在順豐公司早期,只設總理、副總理、司理、財政、查賬及董事數個簡單職位。而擔當這些職位者,都是潮屬德商家,在百年前,義順、業順成、張成合、沈義豐、蔡達合、吳峰源、萬豐公司、順興、沈厚順、張上合等商號皆是順豐公司的支柱,其中義順公司股東劉氏建發(1835-1885)是潮人在古晉早期成功的創業者,也是潮屬人士的先驅領導者。早期拉者撥給潮屬的墓地也是註冊在義順公司的名下。
行政順利 繼往開來
直到1930年之後,順豐公司才改稱總理為主席及產生各股主任制度,迄今已歷經60屆。
第1屆至第6屆 (1930–1935) – 劉友珣
第7屆 (1936) – 沈東昌
第8屆至第10屆 (1937–1939) – 陳木林
第11屆 (1940) – 劉振藻
第12屆 (1941) – 許泰森
第13屆 (1942–1945 日治時期) – 丘士傑
第14屆至第23屆 (1946–1955) – 陳木林
第24屆至第33屆 (1956–1965) – 劉振藻
第34屆至第41屆 (1966–1977) – 拿督張桂生
第42屆 (1978–1979) – 陳作豐
第43屆至第44屆 (1980–1983) – 朱增業醫生
第45屆至第46屆 (1984–1987) – 劉宣漢
第47屆至第48屆 (1988–1991) – 朱增業醫生
第49屆至第50屆 (1992–1995) – 池傳仕
第51屆至第52屆 (1996–1999) – 陳振賢
第53屆 (2000–2001) – 池傳仕
第54屆至第55屆 (2002–2005) – 吳腱光
第56屆至第57屆 (2006–2009) – 許永蔭
第58屆至第59屆 (2010–2013) – 甲必丹陳吉彬
第60屆 (2014–2015) – 吳令丕
第61屆 (2016–2017) – 陳傳鉅
第62屆 (2018–2019) – 陳傳鉅
第63屆 (2020–2021) – 周文盛
古晉潮州公會會所
古晉潮州公會的會所原在海唇街一號順豐公司原址,1960年原址出售,1963年達門路新會所落成,遷至新址。
1963年8月31日砂拉越宣布自治,參組馬來西亞獨立,古晉潮州公會即加入馬潮聯會這個大家庭的組織,並先後於1966年、1978年、1989年和2005年輪值主辦過大會。
1964年11月29日古晉潮州公會隆重慶祝百年紀念大會,藉以紀念前賢和策勵來裔,意義非常重大。
推广教育 培养新俊
在教育方面,自1916年创立民德学校,1932年增设幼稚园,1933年增设初中,并开设英文班。1936年购置皮斯路校地,发展迅速。
1942年日军南侵,学校停办。1945年光复,战后古晋十三社团决定统筹统办,民德学校改名中华中学。1958年初期,在新校舍落成后,高中部迁至新校址,并定名为“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原民德校址改称“二中”。
1963年,因新教育制度实施,古晋潮州公会考虑华裔子弟未来发展,决定退出统筹统办,收回二中校址,自立创办“古晋中学”,成就显著,培养不少人才。
古晋潮州公会除独立创办古晋中学外,也支持其他华文中学与小学的运作。1982年创设教育与福利基金,1985年起发放大学助学金,1989年设立会员子女奖励金,1998年起发放大学贷学金,鼓励学子向上。
1976年成立青年团,推动文娱体育活动。2002年1月1日,妇女组正式成立,公会活动更加多元。
2014年,庆祝公会成立150周年,历史地位更为巩固!
2014-2015年 本会委派其他团体代表
1. | 马潮联常委 |
官纪礼 |
2. | 马潮联妇中委 |
郑雪云 |
3. | 晋汉省华总 |
吴令仲 |
4. | 晋汉省华青团 |
甲必丹李家文、杨同绅 |
5. | 晋汉省华总妇女组 |
郑芷蔚、张培明 |
6. | 中中校董会 |
本固鲁陈传禄、许永蔚 |
7. | 华小校董会 |
黄楚香、谢维光 |
8. | 沙拉越华人社会慈善信托委员会 |
陈楚燕 |
9. | 晋汉省教育基金 |
本固鲁陈传禄、许永蔚 |
10. | 沙拉越华人妇女总会 |
陈巧娥、项佑妍 |
11. |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 |
吴腊光 |
12. | 古晋华人慈善信托委员会 |
吴腊光 |
2020-2021年 本会委派其他团体代表
1. | 马潮联会常委:官纪礼 |
2. | 马潮联妇中委:郑芷蔚 |
3. | 晋汉连省华总:周文盛 |
4. | 晋汉连省华青团:黄嘉怀、沈蔚前 |
5. | 晋汉连省华总妇女组:郭珊玮、郑莉菡 |
6. | 古晋中中校董会:陈瑞光、冯少娟 |
7. | 古晋中华小校董会:陈家福、沈士富 |
8. | 古晋华人慈善信托委员会:周文盛 |
9. | 沙拉越华人社会慈善信托委员会:陈家福 |
10. | 晋汉省教育基金:周文盛、林瑞钦 |
11. | 沙拉越华人妇女总会:陈巧娥、曾玉华 |